【工作动态】典型案例:完整证据链促成高效解纷
随着市场交易日益频繁,买卖合同纠纷已成为民商事案件的主要类型,近期,我院受理了多起买卖合同纠纷类案件,其中快速审结一起标的额达51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,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生动的维权范例。该案中,原告公司凭借完善的证据体系和承办法官的快速高效在20天内成功追回全部货款,凸显了证据收集在这类纠纷中的关键作用。现结合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及审判实践,一起探讨如何有效收集证据,助力市场主体规范交易行为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本案中,原告因被告拖欠510万元货款向我院提起诉讼,立案后,原告提供了三类关键证据:一是书面采购合同,明确约定了供货方式、结算量、结算方式;二是原告履约凭证,即每笔供货的结算单,明确了供货数量、货款数额;三是被告部分履约凭证,已付款的承兑汇票及与结算金额一致的发票,这些重要证据均有原被告双方签字盖章,形成了完整证据链条。
基础证据,如书面合同,包含标的物、数量、质量、价款、履行期限等要素,以及证明双方市场主体资格的营业执照信息,确定准确的交易双方。
履约证据,即交货凭证,如物流单、提货单、签收单(需有对方签字或盖章);以及检验报告、验收记录等,证明对方已验收合格;银行流水、收据、承兑汇票等支付凭证。
被告部分履约凭证,已付款的承兑汇票及与结算金额一致的发票,这些重要证据均有原被告双方签字盖章,形成了完整证据链条。
这类纠纷的圆满解决,可以说完整的证据链起到了关键作用,既展现了市场主体规范经营的重要性,也体现了司法机关保护合法交易的决心。我院将持续通过典型案例指引、法律风险预警等机制,增强市场主体证据意识,从源头上预防交易风险,助力营造守信受益、失信惩戒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